当前位置: 首页 > 化工词典 OTHER> 泛昔洛韦

泛昔洛韦

产品名称: 泛昔洛韦
CAS Registry Number: 104227-87-4
别名: 2-[2-(2-氨基-9H-嘌呤-9-基)乙基]-1,3-丙二醇-二乙酯;泛昔洛韦;
分子结构:
分子式: C14H19N5O4
分子量: 321.33176
密度:  1.4g/cm3
沸点:  550.2 °C at 760 mmHg
熔点:  102-104°C
折射率:  1.628
风险术语:  20/21/22-45-61
安全声明:  36/37/39-45-53
危险品标志:  T: Toxic;

其他产品

泛昔洛韦相关信息

基本信息

  通用名 泛昔洛韦
  化学名 2-[2-(2-氨基-9H-嘌呤-9-基)乙基]-1,3-丙二醇-二乙酯
  拼音名 FANXILUOWEI
  英文名 FAMCICLOVIR
  CAS No. 104227-87-4
  分子式 C14H19N5O4
  分子量 321.34
  规 格 0.125g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是头痛和恶心,此外尚可见下列反应
  1、神经系统:头晕、失眠、嗜睡、感觉异常等;
  2、消化系统:腹泻、腹痛、消化不良、厌食、呕吐、便秘、胀气等;
  3、全身反应:疲劳、疼痛、发热、寒颤等;
  4、其他反应:皮疹、皮肤瘙痒、鼻窦炎、咽炎等;

药动学

  泛昔洛韦口服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77%,在体内很快转达变为喷昔洛韦,T1/2约为2h,约60-65%经肾排出。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内有一个较长的半衰期(9-10小时),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感染的细胞内半衰期分别为10小时和20小时。

作用机理

  进入人体内后迅速转变成喷昔洛韦,喷昔洛韦可被病毒编码的胸苷激酶磷酸化成OCV单磷酸,再经宿主的磷酸化成为喷昔洛韦三磷酸盐,三磷酸盐在病毒感染的细胞内迅速形成,缓慢代谢,致半衰期延长,参与HBV DNA-p的三磷酸鸟苷(Pgtp)竞争,并进入DNA,作用于DNA合成的起始和延伸步骤,抑制DNA的合成,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和HBV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药物分析

  方法名称: 泛昔洛韦原料药-泛昔洛韦-高效液相色谱法
  应用范围: 本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泛昔洛韦原料药中泛昔洛韦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泛昔洛韦原料药。
  方法原理: 供试品经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离,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305nm处检测泛昔洛韦的峰面积,计算出其含量。
  试剂: 1. 乙腈
  2. 磷酸二氢钾(0.02mol/L)
  仪器设备: 1. 仪器
  1.1 高效液相色谱仪
  1.2 色谱柱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理论塔板数按泛昔洛韦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1.3 紫外吸收检测器
  2. 色谱条件
  2.1 流动相:乙腈 0.02mol/L磷酸二氢钾=20 80
  2.2 检测波长:305nm
  2.3 柱温:室温
  试样制备: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泛昔洛韦对照品适量,用流动相稀释制成每1mL中含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供试品适量,用流动相稀释制成每1mL中含50µg的溶液,即为供试品溶液。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操作步骤: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20m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305nm处测定泛昔洛韦(C14H19N5O4)的峰面积,计算出其含量。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版,二部,p.274。

研究历程

最佳治疗剂量

  对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以双肓随机研究结果表明,口服FCV使血清HBV-DNA下降达90%,但停药后又可上升。目前报告以预防和治疗肝移植的HBV感染,可使病人较不用泛昔洛韦者明显减少HBV感染,延长病人生存期。治疗剂量为:125-500mg/日。Trepo等[149]用分别用125 mg, 250 mg, 500 mg tid或安慰剂治疗16周,随访8个月。再进行16周的开放标记治疗。结果:显示泛昔洛韦对HBV的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三组疗效比较,500 mg tid组的效果最佳,推荐作为常规治疗的剂量。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功效

  Tsiquaye 等[150]已经证实口服泛昔洛韦在鸭胚肝组织和非肝组织细胞中抗鸭HBV复制的作用。同年Boker 等首次用用前列腺素E加泛昔洛韦联合治疗1例肝移植后的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获得成功。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恢复,病毒复制受到抑制,HBV DNA和HBeAg均转为阴性,仅有HBsAg阳性,肝脏组织学炎症改变好转,患者恢复了正常的工作。Main等[151]首次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用泛昔洛韦治疗了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口服泛昔洛韦10天后有6例患者的HBV DNA降低90%以上。Haller等[152]报道了他在1993年-1995年期间采用口服泛昔洛韦治疗了18例肝移植后再感染的乙型肝炎患者。前15例患者在临床出现明显的肝炎表现后开始治疗,而后3例在检测到HBV DNA后就立即开始治疗。所有的患者对泛昔洛韦均有较好的耐受性。结果有8例患者HBV DNA阴转,7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5例无变化,6例患者病情恶化死亡。开始治疗较早的患者疗效优于开始治疗晚的患者。Kruger 等[153]对泛昔洛韦治疗肝移植后的复发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进行了初步的观察。有12例患者接受了至少3个月泛昔洛韦500mg tid的治疗(其中1例患者在开始治疗的2周内剂量为750mg tid)。有9例患者(75%)在治疗不久血清HBV DNA水平即下降,3个月后HBV DNA水平平均比基线下降80%,6个月后下降90%,治疗12个月后下降>95%。继续治疗,有5例患者的斑点杂交法HBV DNA阴转,其中1例患者PCR法HBV DNA阴性。3例患者因无效而停药。12例患者中有6例比治疗前ALT平均降低80%,4例患者ALT恢复正常。有1例患者在治疗的第13周因腹膜炎死亡,死亡原因与泛昔洛韦无关。所有患者对泛昔洛韦均有较好的耐受性,在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移植肝因复发性乙型肝炎而行肝脏再移植术是很少取得成功的,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发生移植肝的再感染,而且第二次移植肝比第一次移植肝更迅速发生肝衰竭。McCaughan等[1541]报道20例两次肝移植患者仅1例存活6个月以上。存活的原因是该例患者在肝移植后使用了更昔洛韦/泛昔洛韦治疗,HBV DNA阴转。泛昔洛韦治疗已达26个月,再次肝移植3年后,患者仍正常。作者认为,肝移植后长期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改善肝移植患者的预后。

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

  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治疗HBV感染的也有报道。Kruger[155]报道用泛昔洛韦和α-2b干扰素联合治疗了1例患乙型肝炎相关性结节性多动脉炎的56岁男性患者,获得成功。Piqueras等[156]报道用泛昔洛韦+干扰素成功治疗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衰竭。Marques等[157]用泛昔洛韦加α干扰素对5例以前用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成人慢性HBV感染者治疗了20周。治疗方法是:先用泛昔洛韦治疗4周,再加用α干扰素治疗12周,最后停用干扰素,继续使用泛昔洛韦治疗4周。结果有2例患者的HBV DNA阴转,肝功能和肝脏组织学改善。侯金林等[120]在拉米夫定和拉米夫定+泛昔洛韦治疗期间HBV动态改变的研究中也同样证实,联合治疗可提高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
  尽管对泛昔洛韦的研究早于拉米夫定,但近年来用其治疗乙型肝炎的报道远远低于拉米夫定。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其抗HBV作用低于拉米夫定,且同样可诱导HBV多聚酶的YMDD耐药性变异,而治疗费用高于拉米夫定。
  Seehofer等[72]对1988年-1998年间的179例肝移植后复发性HBV感染的治疗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比较了使用泛昔洛韦或拉米夫定+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治疗肝移植后复发性HBV感染的疗效,发现泛昔洛韦的疗效低于拉米夫定,且使用泛昔洛韦治疗后出现耐药的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治疗仍然有效。Rayes等[10]对肝移植后长期应用泛昔洛韦和拉米夫定(20例)治疗乙型肝炎进行了比较性研究。32例患者使用泛昔洛韦治疗,20例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治疗,7例患者在泛昔洛韦治疗失败后再用拉米夫定治疗。结果19例用泛昔洛韦治疗的患者和76%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HBV DNA阴转;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中有24%的患者HBsAg阴转,而用泛昔洛韦治疗的患者中无1例HBsAg阴转。对泛昔洛韦治疗失败的患者,拉米夫定治疗也是有效的。作者认为,拉米夫定的抗病毒效应比泛昔洛韦强。

单独应用泛昔洛韦治疗欠佳

  最近,Berenguer等[158]报道了6例肝移植后的HBV感染者(HBsAg阳性,HBV DNA阳性,其中4例HBeAg阳性)用泛昔洛韦500mg tid治疗了至少12个月。结果无1例患者完全有效。有3例患者的ALT接近正常,无1例患者出现抗-HBs或抗-HBe的血清转换。2例患者的HBV DNA阴转,1例下降,其余3例甚至比治疗前DNA水平升高。仅1例患者治疗后肝脏组织学改善。因此作者认为,单独应用泛昔洛韦治疗肝移植后的HBV感染疗效欠佳。
  在泛昔洛韦的Ⅲ期临床实验中,证实泛昔洛韦是一种强有力的抗HBV药物,但同时也发现长期应用后同样可以导致HBV多聚酶的YMDD基序变异。动物试验结果还证实,HBV对拉米夫定与泛昔洛韦有交叉耐药性。Mutimer[43]证实,在对拉米夫定耐药的两种变异株中,M550V-L526M与泛昔洛韦有交叉耐药性,而M550I与泛昔洛韦无关。据Rayes等[10]报道,长期治疗的患者中拉米夫定的耐药率为55%,而泛昔洛韦为80%。

2010版中国药典修订增订内容

  泛昔洛韦
  Fanxiluowei
  Famciclovir
  书页号:2005年版二部-274
  [修订]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本品在水、甲醇、乙醇或二氯甲烷中易溶,在乙酸乙酯中略溶,在乙醚中几乎不溶。
  【检查】 有关物质 取本品,加流动相制成每1ml中含0.2mg的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作为对照溶液;除检测波长调整为221nm外,其他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取对照溶液2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为满量程的20%~25%;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各20µ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峰保留时间的2.5倍。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各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1/2,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