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化工词典 8> 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

产品名称: 马兜铃酸
CAS Registry Number: 313-67-7
EINECS: 206-238-3  
别名: 马兜铃酸; 氧环菲甲酸;增噬力酸; 8-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10-硝基菲-1-甲酸;
分子结构:
分子式: C17H11NO7
分子量: 341.27174
密度:  1.571g/cm3
沸点:  615.5 ºC at 760 mmHg
熔点:  260 °C
闪点:  326 ºC
风险术语:  S7;S35;S45
安全声明:  R25
危险品标志:  T: Toxic;

其他产品

马兜铃酸相关信息

简介

  [中文名称] 马兜铃酸
  [英文名称] Aristolochic acid
  [别 名] 木通甲素 Aristolochic acid I,Aristolochine,Tardolyt
  [化学名称] Phenanthro[3,4-d]-1, 3-dioxole-5-carboxylic aci
马兜铃酸结构式

马兜铃酸结构式

d, 8-methoxy-6-nitro-
  [分 子 式] C17H11NO7;
  [分 子 量] 341.29
  [物理性质] 带光泽的棕色叶状结晶(二甲基甲酰胺-水), 熔点281-286°(分解)。溶于乙醇、氯仿、乙醚、丙酮、醋酸、苯胺及碱, 微溶于碱, 几乎不溶于苯及二硫化碳。UVλmax nm(ε): 223, 250, 318, 390 (30000, 30600, 11500, 5700); IRλnujolmax μ: 5.93(c=0), 6.56, 7.43(NO2)[1]。
  [成分分类] 有机酸及酚类

研究历史

  1964年,吴松寒首次报道了2例因大剂量服用关木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但在医学界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1991年,比利时学者Vanherweghem等发现一妇女在服用含有广防己的中草药减肥时出现进行性肾损害,表现为肾间质纤维化。这一事件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此后十几年,因服用含马兜铃酸的药物而产生肾损害的病例在欧洲、亚洲等国家均有报道,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及其他国家政府均将此类药物撤出了市场,并命名此类肾病为“中草药肾病”。因该病均是由马兜铃酸诱导产生的,故有学者认为用“马兜铃酸肾病”来定义这一类肾病更为合适。

性质

化学性质

  储存条件 2-8°C
  CAS号: 313-67-7
  EINECS号: 206-238-3
  分子结构数据
  摩尔折射率:88.25
  摩尔体积(m3/mol):217.2
  等张比容(90.2K):644.5
  表面张力(dyne/cm):77.5
  极化率(10-24cm3):34.98[1]

物理性质

  带光泽的棕色叶状结晶(二甲基甲酰胺-水),溶于乙醇、氯仿、乙醚、丙酮、醋酸、苯胺及碱,微溶于碱,几乎不溶于苯及二硫化碳。

药理

  1. 抗肿瘤: 多次腹腔注射, 可抑制大鼠腹水型癌的生长, 但对小鼠肉瘤-180、大鼠肉瘤-45、肉瘤-M-1及大鼠癌-RS-1无效, 对小鼠肉瘤-37、肉瘤-AK的生长亦有一定抑制作用[7,8]。2. 免疫作用: 有增强吞噬功能和提高细胞免疫的作用[6,9,10]。 3. 其它:0.1-1% 溶液滴入兔眼结膜囊或皮下注射均无刺激作用。静脉注射 1-10mg/kg时, 可使麻醉猫升高血压, 心率无变化; 40mg/kg 则猫心跳先停, 后停呼吸, 最后死亡。对离体兔耳及肾的血管有一定收缩作用, 能兴奋离体兔肠、在位兔肠及在位猫子宫。小鼠静脉或腹腔注射 30到50mg时, 可使直肠温度降低2-2.5°C, 持续24小时[11]。4. 毒性: 小鼠静脉注射 LD为60mg/kg[11]。5. 临床: 治疗急性严重感染, 配合化疗和放治疗肿瘤, 还可治疗结核、迁延性肝炎、肝硬化、小儿肺炎等多种疾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0.15-0.3mg,一日3次,饭前服,或一日1次顿服0.6-0.9mg.

禁用慎用

  可通过母亲的乳汁影响婴儿,可能造成幼儿肾病。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容易导致肾小管间质损害。含马兜铃酸中药引致肾损害的主要特点是肾间质纤维化,从而可引起急、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病变。可表现为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时可伴或不伴肾小管性酸中毒。在马兜铃酸引起的肾损害中以慢性肾衰竭最为多见,急性肾衰竭相对较少,而且部分急性肾衰竭可演变为慢性肾衰竭。

不良反应

  本品分Ⅰ型和Ⅱ型两种。在几种实验系统中,发现有致突变作用,如将这两种组份混合后,对大鼠有更高的致癌性,本品对肾脏有毒性作用,可通过母亲的乳汁影响婴儿,可能造成幼儿肾病。

成分来源

马兜铃酸 - 成分来源

  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材除了已经从中国药典中撤出的关木通外,2000年版药典和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已明确含马兜铃酸的药材有6种,分别为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寻骨风、朱砂莲,中国药典和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品种有百余种(不包括含关木通的品种)。

毒性成分

  马兜铃酸类化合物中,主要的毒性成分为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其在硝基还原酶的催化下,一
马兜铃

马兜铃

部分被还原为马兜铃内酰胺,另一部分在还原过程中进一步与DNA作用,形成加合物。
  在马兜铃酸类衍生物对猪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研究中发现,各衍生物毒性的强弱与其化学结构有关。硝基是马兜铃酸类衍生物中最主要的毒性基团,此外甲氧基和羟基的存在可以使马兜铃酸的毒性进一步加强。
  其中马兜铃酸Ⅰ是马兜铃属植物中毒性最强的成分。另有研究发现,不但马兜铃酸具有很强的肾毒性,其代谢产物马兜铃内酰胺同样具有肾毒性。
  又通过对马兜铃酸代谢过程及代谢酶的研究证实,马兜铃酸致突变和致癌毒性是由其代谢的中间产物马兜铃内酰胺氮离子引起的,因为它具有很强的亲电能力,能与DNA碱基环外氨基亲电结合,生成相应的加合产物,使RAS基因和P53基因发生突变,进而诱发肿瘤

马兜铃酸 - 防治

  对于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应尽量避免应用,如必须用也应从最小剂量开始,短期应用为宜。或改进炮制方法,减少马兜铃酸含量,减轻其毒性。但对个别病人即使低剂量也可引起肾脏损害,仍应警惕。

马兜铃酸 - 媒体报道

  澳大利亚《先驱太阳报》2011年11月10日报道称,马兜铃酸是中草药中的一种主要成分,主要存在于马兜铃科植物。它可导致极难治愈的肾病,最终引发肾衰竭。此外,它还和一种存在于泌尿系统上尿路的罕见癌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