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化工词典 1> 酮替芬

酮替芬

产品名称: 酮替芬
CAS Registry Number: 34580-13-7
EINECS: 252-099-7  
别名: 酮替芬;
分子结构:
分子式: C19H19NOS
分子量: 309.42526
密度:  1.236g/cm3
沸点:  488.9°Cat760mmHg
熔点:  152-153 °C
闪点:  249.5°C

其他产品

酮替芬相关信息

综述

  作用分类:抗变态反应药物。
  性状:本品常用其富马酸盐,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在甲醇中溶解,在水或乙醇中微溶,在丙酮或氯仿中极微溶解。熔点191~195℃
  对外源性、内源性和混合性哮喘均有预防发作效果,总有效率65%~70%。用药后发作次数减少,症状明显减轻。儿童哮喘的疗效优于成年哮喘。外源性哮喘较内源性哮喘疗效产生快、口服本品(1mg,每日2次)的疗效至少与吸入色甘酸钠(20mg,每日4次)的疗效相当,最大疗效见于用药后6~12周。未见耐受性,中断用药亦未见复发。

适应症

  本剂可广泛用于多种以IgE介导的变态反应病,包括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花粉症,过敏性结膜炎,急性或慢性荨麻疹,异位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食物变态反应,药物变态反应,昆虫变态反应等。对于由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血管炎型病变如过敏性紫癜等亦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每日2次,每次1mg,一般于晨晚各服1次。对于晚间发作病人亦可改为每晚临睡前1次,每次1mg。6-12岁儿童,每日2次,每次0.5mg。3-6岁儿童,可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05mg投药。3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本药。

不良反应

  1.本药有与抗组胺药物相类似的中枢抑制作用,服后可出现困倦感、乏力感等。但在程度上比大多数传统的抗组胺药为轻。一般出现于用药初期,不必停药,持续用药一段时间后,中枢抑制反应即逐步减轻乃至消失。
  2.少数病人于服药后有口干、恶心、胃肠不适等反应,但随用药时间延长,症状亦可逐渐缓解。
  3.个别病人于服药后可出现过敏症状,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局部皮肤水肿等。如遇此情况应及时停药。

注意事项

  1.本药起效缓慢,对于支气管哮喘的缓解作用一般需连续用药2-4周后方渐出现,故在用药前应向病人解说清楚,配合治疗。
  2.本药与镇静安眠药及酒精制剂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同时用药可加强困倦,乏力等症状,应予避免。
  3.本药与抗组胺药物亦有一定协同作用,故当病人用抗组胺药效果不满意时,可考虑合并使用本药。
  4.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期间免用本药。
  5.空中作业,驾驶人员,精密机械操纵者,需高度思维的工作人员,重要会议及社交活动或运动员在参赛前应免用此药。
  6.早期妊娠妇女及授乳期妇女免用此药。
  7.过量服用本药可引起昏睡,恶心等反应,应视情况给予对症处理,必要时予以洗胃或催吐,一面严密监护病人,采用支持治疗直至症状缓解。

药物相互作用

  1、与多种中枢神经抑制剂或酒精并用,可增强本品的镇静作用,应予避免。
  2、不得与口服降血糖药并用。
  3、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作用

  本药属于致敏活性细胞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的过敏介质释放抑制剂。具有保护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的细胞膜,使之在变应原攻击下,减少膜变构,减少释放过敏活性介质的作用。故亦有肥大细胞膜保护剂之称。此药兼具变态反应病的预防及治疗双重功能。并有较强的H1受体拮抗作用,故亦可将之看作抗组胺药,它的H1受体拮抗作用为氯苯那敏的10倍,且作用时间较长。还有抑制白三烯的功能,故除对皮肤,胃肠,鼻部变态反应有效外,对于支气管哮喘亦有较好的作用。但本药亦有一定的中枢抑制作用及抗胆碱能作用。
  酮替芬经口服用后,迅速由胃肠道吸收,1小时后即可在血中测得药物的原形及其代谢物,3-4小时达血浆浓度峰值,一部分经肝脏代谢,血药浓度缓慢降低,由尿液,粪便及汗液排泄出体外。其抑制变应原激发被动皮肤过敏的功能比色甘酸钠强6倍,对抑制变应原攻击后引起的气道阻塞的功能比色甘酸钠强50倍。酮替芬除对由IgE介导的变态反应有抑制作用外,对由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的Ⅲ型变态反应,可以缓解中性粒细胞炎症浸润,故对血管炎及血管周围炎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