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化工词典 3> 茶黄素

茶黄素

产品名称: 茶黄素
CAS Registry Number: 4670-05-7
别名: 茶黄素;
分子结构:
分子式: C29H24O12
分子量: 564.49366
密度:  1.87g/cm3
沸点:  1003.9°Cat760mmHg

其他产品

茶黄素相关信息

简介

  茶黄素是第一次从茶叶中找到具有确切药理作用的化合物。经过临床试验,验证了茶黄素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而且无毒副作用。这份研究报告已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JAMA上发表。被誉为茶叶中“软黄金”的茶黄素有降血脂的独特功能,茶黄素不但能与肠道中的胆固醇结合减少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还能抑制人体自身胆固醇的合成。由于茶黄素在茶叶中含量极低,提取成本异常昂贵,将其广泛应用于生产上并制成有调节血脂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需利用专利生物技术,同时克服天然产物在功效和安全性评价、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制剂技术、临床应用等多方面发展滞后缺点,使生产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保证茶黄素的产量和品质。

茶黄素

  茶黄素(Theaflavin)是存在于黄茶、红茶中的一种金黄色色素,是茶叶发酵的产物。在生物化学上,茶黄素是一类多酚羟基具茶骈酚酮结构的物质。
  茶黄素是第一次从茶叶中找到具有确切药理作用的化合物。经过临床试验,验证了茶黄素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而且无毒副作用。这份研究报告已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JAMA上发表。
  被誉为茶叶中“软黄金”的茶黄素有降血脂的独特功能,茶黄素不但能与肠道中的胆固醇结合减少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还能抑制人体自身胆固醇的合成。
  由于茶黄素在茶叶中含量极低,提取成本异常昂贵,将其广泛应用于生产上并制成有调节血脂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需利用专利生物技术,同时克服天然产物在功效和安全性评价、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制剂技术、临床应用等多方面发展滞后缺点,使生产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保证茶黄素的产量和品质。

茶黄素的结构

  除此结构的化合物外,还有另外三个结构与之相近的化合物,分别为:
  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 (TF-3-G);
  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
  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TFBG)

茶黄素的功效

  茶黄素是第一次从茶叶中找到具有确切药理作用的化合物;经过临床试验,验证了茶黄素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而且无毒副作用。这份研究报告已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JAMA上发表。 茶黄素被誉为茶叶中“软黄金”的茶黄素有降血脂的独特功能,茶黄素不但能与肠道中的胆固醇结合减少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还能抑制人体自身胆固醇的合成。

茶黄素在茶汤中鲜亮的颜色和浓烈的口感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红茶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

茶黄素的提取

  茶黄素金黄色的色素占干茶重量的0.5%到2%,色素的含量取决于红茶加工的方法;由于茶黄素在茶叶中含量极低,提取成本异常昂贵,将其广泛应用于生产上并制成有调节血脂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需利用专利生物技术,同时克服天然产物在功效和安全性评价、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制剂技术、临床应用等多方面发展滞后缺点,使生产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保证茶黄素的产量和品质。

相关新闻

  2009年5月18日讯:15日,在2009中国上海茶业博会传出喜讯,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监测数据表明:高茶黄素红茶新品在我国研发成功,并改写了传统茶叶茶黄素总量记录。检验结果表明,由深圳优八茶叶有限公司研发监制的高茶黄素红茶新品,茶黄素总量都超过了茶叶生化教科书上的茶黄素总量在0.5%到2%之间的记录,高达2.6%(报告编号:2009W-285)。带来红茶革命性地工艺革新,有效地提高茶黄素含量暨红茶品质。
  我国的祁红、宁红曾在欧美国家占主导地位,最近20年由于我国红茶普遍滋味淡薄,浓强度与收敛性低于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的CTC红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高,因此产量与出口量也逐渐下降。
  影响红茶品质因素有品种、加工机械及加工技术等。加工工艺对红茶多酚类物质氧化物尤其是茶黄素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随着高茶黄素含量的中国红茶产品研发成功和茶叶新加工工艺的推广,将彻底颠覆了原先的中国红茶不如印度、斯里兰卡红茶的错误认知,有利于整体提升中国红茶的品质和国际竞争力。让中国红茶重现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