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化工词典 OTHER> 头孢美唑

头孢美唑

产品名称: 头孢美唑
CAS Registry Number: 56796-20-4
EINECS: 260-384-2  
别名: 头孢美唑; 头孢甲四唑;头孢美他唑;头孢美唑; 头孢美他醇; (6R-cis)-7-[[[(氰甲基)硫]乙酰]氨基]-7-甲氧基-3-[[(1-甲基-1H-四唑-5-基)硫]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
分子结构:
分子式: C15H17N7O5S3
分子量: 471.53438
密度:  1.75 g/cm3
沸点:  °Cat760mmHg
闪点:  °C
折射率:  1.797
风险术语:  26-36,
安全声明:  36/37/38-42/43,
危险品标志:  Xn:;

其他产品

头孢美唑相关信息

作用机制

  头孢美唑是一种半合成的头霉素衍生物,与其它头孢菌素类药相似,
头孢美唑注射剂

头孢美唑注射剂

通过影响细菌细胞壁生物合成,从而起抗菌作用。头霉素和其它头孢菌素的差别在于β-内酰胺环的第7位置上存在甲基,这使得头霉素能够抵抗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β-内酰胺酶的灭活,并能够杀灭对头孢菌素产生耐药性的菌株。

抗菌谱

  头孢美唑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雷白杆菌、吲哚阴性和阳性变形杆菌、脆弱拟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该品的耐酶性能强,对一些头孢菌素耐药的病原菌也有效。

药动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头孢美唑口服不吸收,静脉注射后吸收迅速,健
注射用头孢美唑

注射用头孢美唑

康成人1次静脉注射头孢美唑0.5g、1g约数分钟达血药浓度峰值,若半小时内滴注该品1g,滴注完毕后即可达有效抑菌浓度。药物吸收后广泛分布于体内组织及体液,内脏组织器官中。其中以肾、肺含量最高,胆汁中也有较高浓度,痰液及腹水中次之。该品不易透过正常人的脑膜,但在脑膜发炎时,能增加对脑膜的透入量,并达有效抑菌浓度;该品可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环,但极少向乳汁移行。
  头孢美唑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41%,血浆半衰期约为0.9-1.1小时。该品在体内几乎不代谢,给药后24小时内约80-90%以呈高度活性的原形药物自尿中排泄,少量从胆汁排泄;正常人反复给药无蓄积作用,肾功能不全尤其是尿毒症无尿时,药物排泄时间明显延长,新生儿、早产儿药物排泄时间相对较成人延长。幼儿血药浓度较成人高2-2.5倍,血浆半衰期较成人延长2-2.5倍。

适应症

  头孢美唑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肺炎、支气管炎、胆道感染、腹膜炎、泌尿系感染、子宫及附件感染等。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病人对一种头孢菌素或头霉素(cephamycin)过敏者对其它头孢菌素或头霉素也可能过敏。病人对青霉素类、青霉素衍生物或青霉胺过敏者也可能对头孢菌素或头霉素过敏。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慎用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慎用

  2.禁忌症:(1)对该品及其它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禁用。(2)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
  3.以下情况慎用:
  (1)孕妇、哺乳期妇女、早产儿、新生儿慎用。
  (2)有胃肠道疾病病史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者应慎用。
  (3)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4)高度过敏性体质、年老、体弱患者慎用。
  4.对诊断的影响:
  (1)直接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可出现阳性反应。以磺基水杨酸进行尿蛋白测定时可出现假阳性反应。
  (2)斑氏或斐林氏尿糖试验可呈假阳性。
  (3)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尿素氮测定值升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白细胞、红细胞减少等。
  (4)如采用Jaffe反应进行血清和尿肌酐值测定时可有测定值假性升高。
  5.长期用药时应常规监测肝、肾功能和血象。

不良反应

  1.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多见。
头孢美唑血栓性静脉炎症状、

头孢美唑血栓性静脉炎症状、

2.可见皮疹、发热等过敏反应,偶见过敏性休克症状。
  3.偶致肝、肾毒性(肝、肾功能异常)。
  4.长期用药时可致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
  5.该品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时可致注射部位局部红肿、疼痛、硬结,严重者可致血栓性静脉炎。
  6.有报道,用药后偶见头痛、低血压、心动过速等症状。

药物相互作用

  1.头孢美唑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时,有协同抗菌作用;但合用时可能增加肾毒性。
  2.头孢美唑与速尿等强利尿剂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
  3.头孢美唑与丙磺舒合用,丙磺舒可延长头孢美唑血浆半衰期,提高该品的血药浓度。
  4.头孢美唑可影响酒精代谢,使血中乙醛浓度上升,显示双硫醒样反应(面部潮红、头痛、眩晕、腹痛、胃痛、恶心、呕吐、气促、心率加快、血压降低,以及嗜睡、幻觉等)。

给药说明

与速尿片合用加强肾毒性

与速尿片合用加强肾毒性

  1.对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药有过敏史的患者,使用头孢美唑时须进行皮试。
  2.头孢美唑与氨基糖苷类药属配伍禁忌,联用时二者不能混合于同一溶器中。
  3.使用头孢美唑的病人用药期间和用药后1周内避免饮酒,以免发生双硫仑反应。
  4.头孢美唑药液宜现配现用,不宜配制后久置。
  5.药物过量时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1)对过敏反应症状,可使用抗组胺药、皮质类固醇或者肾上腺素;吸氧并保持气道通畅(包括插管)。
  (2)对抗生素相关性伪膜性结肠炎中至重度病例需要补充液体、电解质和蛋白。必要时可能需要口服甲硝唑、肝菌肽、考来烯胺或万古霉素。但对于严重的水样腹泻,禁止应用能抑制肠蠕动的止泻药。
  (3)如果有临床使用指征,可应用抗惊厥药。
  (4)血液透析有助于清除部分药物。

用法与用量

成人

  静脉注射:对轻至中度感染:每日剂量1-2g,分2次给药。每次用量溶于灭菌注射用
头孢美唑面部潮红

头孢美唑面部潮红

水、灭菌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10-20mL中缓慢静脉注射,注射时间不宜少于4-6分钟。
  静脉滴注:重度感染:每日剂量可酌情递增至4-6g,分2-4次给药。每次用量溶于灭菌生理盐水、5-10%葡萄糖液、右旋糖酐液、复方氨基酸液及M/6乳酸钠注射60-100mL中静脉滴注,于半小时内滴入。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肾功能衰竭病人,使用头孢美唑时需要根据病人的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剂量。肌酐清除率为50-90mL/min者,每12小时给药1或2g;肌酐清除率为30-49mL/min者,每16小时给药1或2g;肌酐清除率为10-29mL/min者,每24小时给药1或2g;肌酐清除率低于10mL/min者,在血液透析后,每48小时给药1或2g。

儿童

  静脉注射:轻至中度感染:2-12岁儿童每日25-100mg/kg,分2-4次给药。每次用量溶于灭菌注射用水中(按该品1g溶于10mL计)缓慢静脉注射。
注射用头孢美唑

注射用头孢美唑

静脉滴注:重度感染(如细菌性脑膜炎、败血症):2-12岁儿童每日剂量可酌情递增至每日150mg/kg,分2-4次给药。每次用量溶于灭菌生理盐水、5-10%葡萄糖液60-100mL中(按该品1g溶于20mL计)静脉滴注,于半小时内滴入。

常用制剂与规格

  注射用头孢美唑钠(1)0.25g(2)0.5g(3)1g(4)2g

第二代头孢美唑

药理作用及用途

  该品为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阴性杆菌产生的广谱β-内酰胺酶有较好的稳定性。大肠杆菌、克雷伯肺炎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等阴性杆菌对该品有较好的敏感
药物过敏印发皮疹

药物过敏印发皮疹

性。金葡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卡他布拉汉菌对该品高度敏感。对脆弱拟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对该品不敏感或耐药。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胆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妇产科细菌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及手术后预防感染等。

用法及用量

  静脉缓慢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一次0.5~1g,每日2次,重症感染剂量可加倍。小儿每日25~100mg/kg体重分2~4次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少见,但在用药中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皮疹,皮痒;急性肾功能衰竭;一过性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间质性肺炎;二重感染。

注意事项

  ①用药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并应在有抢救过敏休克的地方用药。②严重肾功能损害者慎用。③对该品过敏者禁用。

第三代头孢美唑

用法用量

  静注、静滴:成人1~2g/日,重症可至4g/日,分2次给药。儿童每日25~100mg/kg,重症可至150mg/kg/日,分2~4次给药。

规格

  粉针剂:1g/瓶。
  功能主治
  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广泛的抗革兰阴性、阳性及厌氧菌作用。对金葡菌、大肠
头孢美唑针剂

头孢美唑针剂

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拟杆菌属、消化球菌属及消化链球菌属均有较强抗菌作用。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败血症、呼吸系统感染、胆道感染、腹膜炎、泌尿系统感染、子宫感染,同时也适用于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及氨基糖苷类无效的感染症。

副作用

  皮疹、荨麻疹、瘙痒、药热等过敏反应,偶致BUN升高、嗜酸细胞增多、红细胞及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上升。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及少数病例可致伪膜性肠炎,也可致念珠菌二重感染。

注意事项

  (1)对该品过敏者禁用。(2)对其它头孢菌素过敏或有过敏体质者、严重肾功能损害患者、经口摄食不足患者或非经口维持营养患者、全身状态不良患者慎用。(3)为防止过敏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用药前应仔细问诊并进行皮试为宜。(4)勿与利尿剂盒用。(5)本药可干扰乙醇正常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