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化工词典 A> 牛蒡子苷元

牛蒡子苷元

产品名称: 牛蒡子苷元
CAS Registry Number: 7770-78-7
别名: 牛蒡子苷元;
分子结构:
分子式: C21H24O6
分子量: 372.41
密度:  1.227g/cm3
沸点:  567°C at 760 mmHg
折射率:  1.576
风险术语:  S22,S24/25,
安全声明:  S22;S24/25

其他产品

牛蒡子苷元相关信息

牛蒡子苷元

  (?)-Arctigenin
  Cas号 【7770-78-7】
  分子式 C21H24O6
  分子量 372.41
  别名 (3R,4R)-4-[(3,4-Dimethoxyphenyl)methyl]dihydro-3-[(4-hydroxy-3-methoxyphenyl)methyl]-2(3H)-furanone
  分子结构式

牛蒡子的功效

  【功用主治-牛蒡子的功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
  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
  ①《别录》:明目补中,除风伤。
  ②《药性论》:除诸风,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③《食疗本草》:炒过末之,如茶煎三匕,通利小便。
  ④《本草拾遗》:主风毒肿,诸痿。
  ⑤《医学启源》:消利咽膈。
  《主治秘要》:润肺散气。
  ⑥李杲: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气。
  ⑦《纲目》:消斑疹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
  外用:煎水含漱。
  【宜忌】《本草经疏》:痘疮家惟宜于血热便秘之证,若气虚色白大便自利或泄泻者,慎勿服之。
  痧疹不忌泄泻,故用之无妨。
  痈疽已溃,非便秘不宜服。
  【选方】①疏风壅涎唾多,咽膈不利:牛蒡子(微炒)、荆芥穗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并为末,食后夜卧,汤点二钱服,当缓取效。
  (《本草衍义》) ②治喉痹:牛蒡子六分,马蔺子八分.上二味捣为散,每空腹以暖水服方寸匕,渐加至一匕半,日再。
  (《广济方》) ③治风热闭塞咽喉,遍身浮肿:牛蒡子一合,半生半熟,杵为末,热酒调下一钱匕。
  (《经验方》) ④治风热客搏上焦,悬痈肿痛:恶实(炒)、甘草(生)各一两。
  上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六分,旋含之,良久咽下。
  (《普济方》启关散) ⑤治?疹不起透:牛蒡子(研细)五钱,柽柳煎汤,调下立透。
  (《本草汇言》) ⑥治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牛蒡子、浮萍等分。
  以薄荷汤调下二钱,日二服。
  (《养生必用方》) ⑦治风肿斑毒作痒:牛蒡子、玄参、僵蚕、薄荷各五钱。
  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
  (《方脉正宗》) ⑧治痰厥头痛:旋覆花一两,牛蒡子一两(微炒)。
  上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腊面茶清调下一钱。
  (《圣惠方》) ⑨治头痛连睛,并目昏涩不明:牛蒡子、苍耳子、甘菊花各三钱。
  水煎服。
  (《方脉正宗》) ⑩治风热成历节,攻手指作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两膝,遇暑热或大便秘即作:牛蒡子三两(隔纸炒),新豆豉(炒),羌活(去芦)各一两,干生地黄二两半,黄耆一两半(蜜炙)。
  上为细末,汤调二钱服,空心食前,日三服。
  (《本事方》牛蒡子散) ⑾治头面风热,或颈项痰毒,风热牙痈:牛蒡子、薄荷、荆芥、山栀、丹皮、石斛、元参、夏枯草,水煎服。
  (《疡科心得集》牛蒡解肌汤) ⑿治风龋牙痛:牛蒡子炒,煎水含漱吐之。
  (《延年方》) ⒀治吹乳:鼠粘子加麝、酒吞下。
  (《袖珍方》) ⒁治便痈:鼠粘子三钱炒,细末,入蜜一匙,净朴硝一匙,温酒空心服。
  (《袖珍方》)
  【临床应用】预防猩红热取牛蒡子炒研成粉,过筛储存备用。
  2~5岁每次1克,5~9岁每次1.5克,10~15岁每次2克,成人每次3克,每天3次,饭后用温开水送服,共服2天。
  流行期间,除服药预防外,仍应注意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
  临床观察344例,发病者7名;服药后12天内未发病者,计327例,占98%。
  一般在接触后3日内服药预防效果较佳,6日后服药的预防效果不佳。
  如再次接触需重新再服1次。
  服药中未发现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