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化工词典 R> 罗哌卡因

罗哌卡因

产品名称: 罗哌卡因
CAS Registry Number: 84057-95-4
别名: 罗哌卡因; (-)-(S)-N-(2,6-二甲基苯基)-1-正丙基哌啶-2-甲酰胺;
分子结构:
分子式: C17H26N2O
分子量: 274.40
密度:  1.044 g/cm3
沸点:  410.2 °C at 760 mmHg
熔点:  144 - 146

其他产品

罗哌卡因相关信息

用法用量

  1.0.5%-1%用于区域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常用浓度为0.75%,一次最大剂量为200mg。
  2.0.2%用于区域阻滞镇痛、硬膜外术后或分娩镇痛。

药理作用

  使用相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前者对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低,持续时间也短。临床上1.0%罗哌卡因与0.75%布比卡因在起效时间和运动神经阻滞的时效没有显著性差异。罗哌卡因的脂溶性大于利多卡因但小于布比卡因,其蛋白结合率为94%,麻醉强度是普鲁卡因的8倍,作用时效是普鲁卡因的4-8倍。加用肾上腺素不改变罗哌卡因的阻滞强度和持续时间。罗哌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和兴奋双相作用。血药浓度过高时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罗哌卡因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毒性作用。血药浓度过高时可抑制心脏传导和心肌收缩力。罗哌卡因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均比布比卡因低。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致惊厥剂量之比,相当于5:1:2;致死量之比约为9:1:2。

不良反应

  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后可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和焦虑。血药浓度过高时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临床症状呈现抑制和兴奋双相性。罗哌卡因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症状一般在心血管系统毒性作用产生前出现。罗哌卡因很少引起的高敏反应、特异质反应和变态反应。罗哌卡因常用剂量和浓度无神经毒作用。

注意事项

  在实施麻醉前,应熟悉罗哌卡因的药理作用并在人员和设备完善的基础上进行。对于老年或合并其它严重疾患而需采用区域麻醉的病人,为降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潜在危险,在实施麻醉前,应尽量改善病人的状况,药物剂量也应适当调整。由于罗哌卡因在肝脏代谢,严重肝病病人应慎用。同时由于药物排泄延迟,重复用药时需减少剂量。通常情况下肾功能不全病人如用单一剂量或短期治疗不需调整用药剂量,但因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伴有酸中毒及低蛋白血症,发生全身中毒的可能性增大,需减少用药量。剂量过大或意外注入血管内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接受其它局麻药或与酰胺类结构相关的药物治疗的病人,如同时使用罗哌卡因应注意局麻药的毒性相加作用。毒性反应发生时,紧急处理同普鲁卡因。

罗哌卡因的药理学特点

  罗哌卡因为布比卡因哌啶环的第三位氮原子被丙基所代替的产物,为不对称结构的单镜像体(single enantiomer),即S-镜像体。它是纯左旋式异构体,较右旋式异构体毒性低,作用时间长。其pKa为8.1,分配系数为2.9。罗哌卡因的脂溶性小使其绝对效能有所减弱,到达粗大运动神经的时间拖后,但对Aδ和C神经纤维的阻滞比布比卡因更为广泛,同时也形成该药独特的作用特点:即运动与感觉阻滞分离。
  与硬膜外应用相比,罗哌卡因在局部浸润给药后的吸收较慢且变化较大。在对耐乐品的研究中,将12名接受胆囊切除术的病人分两组,分别在手术结束后应用罗哌卡因87.5mg或175mg进行伤口浸润,结果发现最低麻醉浓度(Cm)值与所给剂量成正比。在87.5mg组中,Cm值为0.48mg/l,tmax值介于30-183min之间,清除半衰期为5.6-27.7h;在175mg组中,Cm值为0.78mg/l,tmax为30-183min,清除半衰期为3.6-34.4h。而另外的研究中显示局部浸润麻醉后其感觉恢复时间在2mg/ml浓度中为418分钟,而5mg/ml浓度中大于692分钟,最长镇痛时间超过12小时,且没有明显毒副作用,注射剂量可以高达225mg。
  罗哌卡因的皮肤镇痛时间平均4.4h,较布比卡因长,可能与罗哌卡因能引起血管收缩有关,而局部浸润麻醉作用时间较同浓度布比卡因长2~3倍。在猪皮下注射0.25%~0.5%罗哌卡因1ml后皮肤血流减少,但同等剂量和浓度的布比卡因使皮肤血流量增加,这有利于减少手术创面出血。

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术后镇痛的影响

  Sakellaris等将45 例全麻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学龄儿童,依据未行伤口浸润及于切皮前、缝皮前行伤口浸润(罗哌卡因3mg/kg)分为3 组,观察术后疼痛评分及血浆中皮质醇及催乳素的含量变化。发现于切皮前、缝皮前行罗哌卡因伤口浸润均可减轻术后伤口疼痛, 且镇痛评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组血浆氢化可的松浓度均升高,但只有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术前和术后血浆催乳素浓度在切皮前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这提示局部使用罗哌卡因浸润麻醉能够降低患儿对手术和术后疼痛的应激反应。在成年人的研究中也得到相似的结果,病人能早期活动,这使得门诊疝修补术成为可能。
  Johansson 等认为罗哌卡因浸润胆囊切除伤口,能明显减少伤口疼痛,延长术后首次要求止痛的时间。国内刘霞等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采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复合全麻,实验组将0.75 %的罗哌卡因2ml 浸润每个切口的皮肤和皮下,4ml浸润筋膜、肌肉、腹膜外间隙和壁层腹膜, 4ml浸润脐部筋膜以防胆囊牵拉反应;在牵拉、分离胆囊管之前,0.2 %的罗哌卡因4ml 浸润肝十二指肠韧带的脏层腹膜,10ml浸润胆囊床,术毕16ml喷洒上、右和左肝以及膈下间隙,在套管退出之前8ml 喷洒左肝下间隙。对照组中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组在术后能对切口及内脏牵涉痛均收到较好的效果,且方法简单,易于实施。相似的研究和Meta分析的结果也认为能有效减少术后伤口的疼痛和肩部的疼痛,且没有局麻药毒性反应的相关报道。
  同样在开颅手术研究中提示缝皮后使用20ml 0.375%的布比卡因和肾上腺素混合液或者0.75%的罗哌卡因进行头皮局部浸润麻醉,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在术后2小时内静脉镇痛所需要的吗啡量均明显减少,而VAS评分在各个阶段均无统计学差异。Karamanlioglu等在甲状腺手术中皮肤缝合前使用0.75%的罗哌卡因局部浸润也能明显降低术后使用镇痛药的量,增加病人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而混合使用罗哌卡因和氯诺昔康比单独使用二者能起到更好的效果。Rawal等在隆乳手术中使用0.25%和0.5%的罗哌卡因切口处进行病人自控浸润麻醉镇痛也取得较好的效果,和口服镇痛药相比,切口处自控罗哌卡因局麻镇痛副作用小,患者镇痛满意度高,两种浓度的罗哌卡因无明显差异。
  中小手术术后切口部位进行局麻药浸润镇痛,能降低术后静脉镇痛和口服镇痛药的用量且方便易行,但罗哌卡因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观察还需要更多的数据。

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的毒性观察

  目前并无证据表明术后并发症如切口血肿、切口感染,腹部脓肿,术后出血和胸痛与局麻药的应用直接相关。
  Zink等人将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猪的持续股神经阻滞(6小时),分别观察7天和28天后注射部位肌肉组织的活检和评分。生理盐水对照组没有观察到肌肉有形态学上的损伤,而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组均发现有肌肉组织的钙化和坏死,这提示长效局麻药的持续神经阻滞作用可能会造成肌肉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但罗哌卡因组的损害要明显低于布比卡因组。但也有研究认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包括罗哌卡因能够降低由脂多糖介导发生的内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和激活细胞线粒体的K-ATP离子通道有关,而丁卡因和普鲁卡因无此细胞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不仅能够满足中小手术麻醉的需要,还能为全身麻醉术后提供镇痛,但其最佳浓度和剂量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同时在持续局部镇痛所观察到的有关伤口感染和肌肉损伤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