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化工词典 4> 依普罗沙坦

依普罗沙坦

产品名称: 依普罗沙坦
CAS Registry Number: 133040-01-4
别名: 依普沙坦; (E)- Α-[[2-丁基-1-[(4-羧基苯基)甲基]-1H-咪唑-5-基]亚甲基]-2-噻吩丙酸;依普罗沙坦;
分子结构:
分子式: C23H24N2O4S
分子量: 424.51266
密度:  1.26g/cm3
沸点:  660.6°Cat760mmHg
熔点:  250-253°C
折射率:  1.627

其他产品

依普罗沙坦相关信息

  依普罗沙坦 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简介]:依普罗沙坦(eprosartan)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已被批准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该药每日只需给药一次,耐受性好,除了有效的治疗高血压外,还具有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作用,而该作用并不依赖其降压效应。
  依普罗沙坦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以及严重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小,可作为抗高血压联合治疗的很好的组成成分。
  与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不同,依普罗沙坦不会引起持续的咳嗽。依普罗沙坦特别适用于已发生中风或者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
  [药效学]:依普罗沙坦为选择性的、非二苯基、非四唑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体外实验发现依普罗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亚型(AT1)有很高的亲合性,该亚型介导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理学效应。
  RAS(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或者给予外源性血管紧张素Ⅱ的健康志愿者接受依普罗沙坦给药后,血压降低,血浆醛固酮水平降低,而尿钠排出和肾血流量增高。
  平均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增高的高血压病人接受治疗剂量的依普罗沙坦给药,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指药物负荷后与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量的比值)和基线值相比无显著改变。给药后,异常的血小板功能正常化,纤溶能力提高,血液动力学状态改善。
  动物实验显示,除了能通过突触后AT1受体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效应外,依普罗沙坦可以抑制突触前AT1受体,该类受体可增强交感神经的活性。
  依普罗沙坦600mg/day给药1-6周可以减弱高血压病人的交感活性,包括合并慢性肾衰的高血压病人。但正常血压的受试者在短期治疗后(小于7天)没有观察到上述效应。
  [药代动力学]:单次给药依普罗沙坦100-800mg,药物最大血浆浓度在给药后3小时达到。绝对口服生物利用度大约为13%。该药物与血浆蛋白有很高的结合率(98%),静脉给药后的分布容积大约为13L。进入大循环的依普罗沙坦大约有2/3以原型形式从胆汁排出,剩下的1/3主要以原型形式从尿中排出。单次口服依普罗沙坦300mg,终末消除半衰期为5-7小时,600mg多次给药的终末消除半衰期约为20小时。
  性别和年龄对依普罗沙坦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没有影响。中度肾功能衰竭和肝功能损害病人应调整给药剂量。依普罗沙坦不被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因此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风险小。